拉赫作为斯克里亚宾的个人好友,对他的音乐作品进行了纪念演出,展现了对斯克里亚宾的尊重与怀念。尽管拉赫的演绎风格与斯克里亚宾的作品相去甚远,但这种对斯克里亚宾作品的演绎,无疑是对斯克里亚宾艺术追求的传承与致敬。
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的生平和音乐创作,反映了他对复杂情感、哲学思想和个人精神追求的深刻探索。尽管他的一生充满了挑战,但他的音乐作品和思想对后来的音乐家和艺术家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1872年出生于莫斯科,其父为律师,母为杰出钢琴家。自幼即展现钢琴神童之才。早年,他被录取为莫斯科军官预备学校学生,同时跟随兹韦列夫学习钢琴。1888年,他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萨福诺夫学习钢琴,塔涅耶夫和阿连斯基则指导其作曲。
在兹伐尔,斯克里亚宾遇到了未来的音乐巨星拉赫玛尼诺夫,两人在少年时期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那时,十三岁的斯克里亚宾与十二岁的拉赫玛尼诺夫相遇,共同度过了充满青春活力和音乐探索的时光。这段友谊不仅对他们的音乐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还成为了他们共同记忆中璀璨的一部分。
年12月,斯克里亚宾在俄罗斯音乐界的老朋友阿特舒乐的邀请下,首次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在纽约,他举行了一场备受瞩目的独奏音乐会。这场演出结束后,美国各大报纸的评论中,他被赞誉为“哥萨克版的肖邦”。
斯坦尼斯拉夫·布宁,1966年9月25日出生于苏联莫斯科的音乐世家,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庭背景让他与音乐结缘。他的家族中,有“俄罗斯钢琴学校”创始人海因里希·涅高兹和波兰作曲家卡罗尔·齐曼诺夫斯基的荣耀。布宁的音乐生涯从早年开始,17岁时就在“玛格丽特·隆-蒂博钢琴比赛”上大放异彩,赢得最高奖项。
布宁出身钢琴“贵族”,他的祖父海因里希·涅高兹是钢琴界的一位“教父级”人物,李赫特、吉列尔斯等大师级钢琴家都得益于他的真传。然而作为涅高兹的后人,人们对布宁的了解几乎都来自于他数量有限的唱片。
斯坦尼斯拉夫.布宁俄罗斯钢琴家布宁是俄罗斯钢琴学派创建人之一涅高兹的嫡传,他的母亲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涅高兹班,是他的启蒙老师。布宁是一位深具想象力和诗意的钢琴家,他富有表情的音色表达了他对作品内容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其音乐感最早来自莫扎特作品对他的启迪。
第一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举行于1927年,获得第一名的是当时年方20的苏联的选手列夫61奥波林(Lev Oborin),他是以无可争议的成绩夺得冠军的。他留下的录音不多,飞利浦唱片公司出版他和大卫61奥依斯特拉赫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是他著名的录音。
《变色龙》讲述的是一件发生在街上的小事。首饰匠赫留金被一只狗咬伤了,奥丘梅洛夫警官在处理这件事。一开始,警官答应要处死这只狗,严惩狗的主人。但一当人群中有人说这是将军家的狗时,警官立刻换了脸色,指责赫留金故意伤狗在先。
俄国著名作家。全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医科求学。做过店员,当过医生,后弃医从文。他生活在十九世纪末期,正是沙皇俄国最黑暗的时代。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1、有个俄国钢琴老师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它融合了严格的学术训练、深厚的艺术修养以及对音乐的无限热爱。俄罗斯有着悠久的音乐传统,特别是在古典音乐和钢琴演奏方面,因此,从一位俄国钢琴老师那里学习,往往意味着接受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和艺术哲学。首先,俄国钢琴老师通常非常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
2、柴可夫斯基的父亲放纵了儿子对音乐的喜爱,他资助了儿子师从一位从纽伦堡来的知名钢琴老师Rudolph Kündinger。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下,柴可夫斯基恢复了对德国音乐的兴趣,并且持续一生的对莫扎特音乐的喜爱也在开始在心中萌芽。当柴可夫斯基的母亲于1854年死于霍乱后,14岁的他作了一首圆舞曲来纪念母亲。
3、基辛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而母亲则是一位俄罗斯钢琴家,家中还有一位比他大十岁半且同样学习钢琴的姐姐。原本,母亲希望基辛能成为工程师,但上帝为他选择了音乐的道路。